面试结束后,如果没有当场收到明确通知,过后要不要主动询问结果;什么时候询问比较合适;应该写信、打电话,还是发邮件;如果刚好知道面试官手机号、微博账号,要不要试试新途径?
亲爱的安妮:今年五月底我就要从大学毕业了,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参加了两家潜在雇主的面试,而三月中旬我还有另外两场(不同公司的)面试要参加。您和您的读者就面试结束后该如何跟进面试进展方面给予了许多宝贵的指导意见,而其中一些我也用到了求职的实践。例如,我向至今为止所有面试过我的招聘经理发送了感谢信,但是一位朋友称如果我寄给面试官一封手写信件,那么会给他们留下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下一次我应该这样做吗?
另外,在面试之后多久可以询问面试的后续进展呢?如果面试之后就一直石沉大海,那么我多长时间联系一下招聘企业合适呢?我想要表现出自己对于这份工作的热情,但是又不想让面试官觉得我太过急切。能够请您给我一些建议吗?——来自纳什维尔的职场菜鸟
亲爱的纳什维尔职场菜鸟 :你提了一个好问题,许多经验丰富的求职者们都曾经苦苦思索过这个问题。丹布莱克是安永会计师事务所(EY,原为Ernst & Young)的美洲区招聘主管,同时还担任着美国大学与雇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and Employers,NACE)的现任主席。他对这个话题深有同感,坚持不懈能够向面试官展示你的主动性,涎皮赖脸就仅仅只会惹人厌烦,而这两者间的界限“非常微妙,很难精确地划出这条界线”。这个财政年度,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计划聘请大约10,600名员工,其中包括大约6,300名和你一样的新一届毕业生。比起2013年,这家公司的校园招聘人数增加了5%。
他说,获悉在多长时间内能够得到面试结果的时机是在面试进行的过程中。“我们总是会尽量告知应聘者他们什么时候能够收到面试反馈,同时告知他们电子邮件或者电话联系方式,如果应聘者有任何疑问都可以与我们取得联系,”他称。“但是如果面试官没有告知你这些信息,你应该在面试临近结束时的提问环节主动问一问。”
社交招聘平台Jobvite的首席执行官丹芬尼根对此表示赞同,他表示“遵从面试官的指示同样至关重要。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招聘人员或者面试官表示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他们取得联系,那么就不要打电话给他们。”时机同样也非常重要,“如果面试官表示他们会在一个星期之内做出决定,那么你可以在那个星期之内联系招聘企业询问面试进展,”他称。“如果面试官没有提及,那么主动询问面试官自己是否可以在两个星期之内联系他们”询问面试的后续进展——然后就依约而行,否则“他们会记得你没有坚持到底”。布莱克补充说:及时跟进面试进展“从来不会被认为是讨厌的骚扰行为”。
发送感谢信对于求职者而言是一种非常明智的行为。“人力资源人士和招聘经理都期待看到感谢信,认为它们是招聘礼仪的一部分,”布莱克指出。“你当然不希望自己成为唯一没有发送感谢信的候选人。”他建议感谢信应该“简短而亲切,重申你对于这份工作的兴趣。如果可能的话,还可以简短地回顾一下在面试过程中所发现的某些共鸣”。
然而对于你在来信中所提及的问题——感谢信应该是手写还是通过电子邮件发送,这一点仍然众说纷纭。从其中一方面而言,一封手写信件“会让面试官对你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因为现今会寄手写信件的人少之又少”。菲尼根表示。然而从另一方面而言,电子邮件可能更具优势,因为缓慢的邮寄信件“并没有那么及时,而且有些人不会阅读寄给他们的信件”。此外,他说,手写信件还可能会让你显得非常过时,或者你似乎对于科技不够熟悉。在他看来,最重要的事情是迅速发送一封感谢信——最好在24小时之内,趁着面试官对你和你的简历还记忆犹新
有时会发生这种情况,你在一场(或者多场)面试后完全依照面试官的指示跟进面试进展,但是后续结果仍然如同石沉大海。如果这样该怎么办?这就是坚持不懈和死皮赖脸之间的界限可能特别模糊的地方。招聘企业往往需要长达两个月的时间来为高级职位物色候选人,所以几个星期没有得到回复,可能仅仅意味着他们仍然在面试其他应聘者。
但是新毕业生通常应聘的都是初级职位,涉及到这类职位,菲尼根所,“如果你在大约两个星期之后还是没有收到任何回复,千万别联系应聘企业超过两次。”即使一定要问,也要尝试去找到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比如你刚刚写了一篇和你所申请的工作有关的博客:“如果你再次联系应聘单位,原因只是因为你没有接到反馈。那你的行为就过了界,变成招人烦了。”
“如果你碰巧知道面试官的手机号码,请不要使用它来打电话或者发短信给面试官,”菲尼根补充说。“这让人毛骨悚然。”他同样表示,虽然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都出了名的善于利用社交媒体,但是“不要试图在Facebook上添加面试官为好友。”有些求职者,尤其是缺乏经验的求职者,把那类举动看作纯粹的友好姿态,但是面试官更有可能会觉得遭到了骚扰了。
还有一件事:如果有一些面试官从来没有告知过你面试结果,别太往心里去。“你必须理解这个现实,那就是,很多人都开不了口来传达坏消息,”菲尼根评论指出——所以他们干脆什么都不说。但是,布莱克称,即使你对招聘企业的应对方式感到失望(甚至愤怒),也要尽量留有余地。
“必须在面试流程中保持专业姿态,因为你在随后的职业生涯还会遇到他们之中的某些人,”他说。“你永远不会知道他们中的哪些人哪一天会变成你的贵人。”祝你好运。(财富中文网)
反馈:如果你最近参加过工作面试吗?你是如何跟进面试进展的?如果你是一位面试官或者招聘经理,你怎么在热情和过于急切之间划出界限?在下方发表评论。
译者:徐佳蓉
刘甜甜 本文来源:财富中文网 作者:Anne Fis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