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信保如何撑大“保护伞”
“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屡次被提及。“国十六条”指出,在改善融资服务举措中,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继续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
今年6月,随着平安产险、太保产险、大地财险继去年人保财险之后,正式取得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经营资格,出口信用保险的商业化步伐正在加速。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外贸稳增长“国十六条”中提到,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对有效益、有订单的企业加大支持力度。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和研究人士表示,推广出口信用保险业务,对于外贸企业规避风险、融资以及提高信用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不过,出口信用保险仍有待加强普及,并且提高其覆盖面,尤其是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在提高服务和管理水平方面也要多下功夫。
企业应活用出口信保
出口信用保险正在加大改革力度。两个月前,在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外贸稳增长“国十六条”中,两处重点提到出口信用保险,一是在改善融资服务举措中,提出要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继续开展出口信用保险保单融资,加大对有订单、有效益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二是专门提出要加大出口信用保险支持。6月,财政部下发《关于引入商业保险公司开展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业务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推动短期出口信用险的竞争。
“这表明国家正在加大力度,运用金融手段支持外贸发展。”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战略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员张莉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出口信用保险是承保出口商在经营出口业务的过程中,因进口商的商业风险或进口国的政治风险而遭受损失的一种信用保险。当前,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是主要负责此类业务具体运行的国有政策性保险公司。
“每单货只要交一定的保费,我就可以没有后顾之忧地和国外客户做生意。”江苏一家企业负责人这样向国际商报记者说出了出口信用保险的好处,他表示,公司每年都要拿出8000多万元人民币用于一揽子保险。
张莉表示,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以及“走出去”的企业增多,加上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复杂多变,涉外企业面临的风险在加大。而出口信用保险的作用除了保险业务,保障资金周转和资金安全,还可以用于信用融资,并且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等,企业应当会用、活用出口信用保险。
出口信保须再加力
根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发布的今年第一季度赔偿数据,在给出口企业造成损失的原因中,海外商业风险占获赔出口企业的90%,其中包括海外买家拖欠、买方拒收、买方破产、开证行拖欠和开证行拒绝承兑等,表明外贸企业面临的风险繁多而且复杂。
近年来,尤其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在中央和地方出台的支持外贸发展的政策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这一词语频繁被提及。
去年,中国出口信用公司实现总承保金额3969.7亿美元,同比增长14.8%;全年服务客户4.4万家,增长22.9%。有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信保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业务直接和间接拉动我国出口5200多亿美元,约占我国出口总额的24%,为外贸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不过,国际商报记者在采访多家企业后发现,未投保甚至不知道出口信用保险的企业并不少,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的宣传力度仍需加大,覆盖面亟待扩大,不仅要提高企业参保的覆盖面,而且还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
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研究员李健在接受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出口信用保险领域主要存在覆盖面不够大、保费不够低等问题,同时也存在追求保险公司片面大企业、大项目的现象,中小企业对出口信用保险业务感到不“解渴”。“保险公司的服务态度有待改善。”说到出口信用保险,上海一家企业的外贸经理连连摇头,他期待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服务更给力,不仅态度要更好,而且管理流程也需要更为规范和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