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闷热潮湿,各种细菌极易滋生,人们往往会选择用一些消毒剂来对付,但你真的了解消毒剂吗?
什么是消毒剂?
消毒剂,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起到杀灭病原微生物作用的产品。优质的消毒剂应具备杀死多种病原微生物、消毒能力强、作用迅速、无毒、无残留、无腐蚀、无刺激,对人和动物无害,对环境污染程度低的特点。
日常生活中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
在使用消毒剂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使用。由于消毒剂其本身就是一种危险品,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有些消毒剂在高浓度时可刺激、损害皮肤黏膜,腐蚀物品。消毒过程中要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口罩、手套、防护服、眼罩等)。大面积消毒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消毒剂不可过度使用,长期大量使用消毒剂,会使微生物产生抗药性,消毒效果大大降低。同时为了避免消毒谱不广,防止致病菌产生耐药性,须轮换使用消毒剂。
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主要有含氯消毒剂,比如大家熟知的84消毒液,这种产品在超市就可以买到,可以用来消毒餐具、桌椅、厕所洁具等物品。一般情况下,居室空气无需使用专门的消毒剂消毒,通风换气是保证居室空气卫生质量的重要措施。
在使用消毒剂前,必须彻底清除环境中存在的有机物,如粪便、污水或其它污物。因为这些有机物中藏匿有大量病原微生物;这会消耗或中和消毒剂的有效成分,严重降低了对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浓度。
家庭中存放的消毒剂要放置在小儿不能接触到的地方,或上锁保存。避免使用酒瓶、饮料瓶盛装消毒剂,以免误服,一旦误用应及时去医院处理。
消毒剂的使用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在洗衣服、刷餐具时加入消毒液杀菌。
日用品的消毒无需通过消毒剂就能做到。太阳紫外线的照射是最好的消毒剂,用洗衣液洗衣服也能起到杀菌的作用,餐具则可采取在沸水中煮30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误区二:喷洒消毒剂给家里空气“消毒”。
让居室内空气保持新鲜,最好的办法不是消毒而是开窗通风。家庭中病原微生物数量有限,无需使用消毒液。吸入含氯消毒液容易刺激眼睛和呼吸道,也可能导致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患者过敏,使病情发作。
误区三:使用空气清新剂给室内空气“消毒”。
空气清新剂通常是由乙醇、香精、去离子水等成分组成,通过散发香味来掩盖异味,减轻人们对异味不舒服的感觉,不具有消毒的作用。居室或汽车内空气流通是保持空气新鲜最好的方法。
误区四:稀释消毒液,涂抹伤口消毒。
消毒液在产品分类上有“消”字号和“药”字号两种。如果处理伤口或给皮肤消毒,应该使用“药”字号的产品。“消”字号产品仅用于预防性消毒,没有治疗作用。
误区五:消毒液与其他日用化学品混用。
为了清洁和消毒更为彻底,有人把洁厕灵与消毒液混在一起清洁卫生间。没想到两种化学制剂混和后产生化学反应,排放出大量氯气,刺激眼睛和呼吸道,甚至引起氯气中毒。绝大多数消毒液最好参照说明书单独使用。
误区六:用消毒液清洗洗衣机。
洗衣机使用时间长了,污垢容易藏在洗衣机套筒夹层里。有些人会用84消毒液稀释后进行清洁消毒处理,这样是不对的,84消毒液容易腐蚀洗衣机不锈钢内筒,也会使塑料老化。正确的方法是购买专用的洗衣机槽清洗剂。
误区七:在生活中频繁大量使用消毒液。
人们使用消毒剂多数出于心理作用,觉得消毒后更为干净。其实,除非有明确目标地预防传染病,一般来说,无需常用消毒液,更不必每天使用。
除了使用消毒剂,还有哪些简便易行的消毒方法?
1)太阳暴晒:利用日光暴晒消毒是最简单的自然消毒方法之一。太阳光的红外线和紫外线杀灭部分病原微生物,起到消毒作用。在暴晒时,要把衣物、被褥等铺开,保证表面能够晒到;2)开水煮沸:是家庭较为常用的消毒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易行、消毒效果可靠的特点,尤其适用于家庭餐具的消毒。从水沸腾开始计算,一般煮沸30分钟能够杀灭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如要杀灭细菌芽孢、真菌孢子和肝炎病毒,煮沸时间应该在1小时以上;3)肥皂去污清水冲洗:可以有效地清洁皮肤和衣物,减少病原微生物的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