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低龄化 儿童如何预防

糖尿病预防应从娃娃抓起

提起糖尿病,人们马上就会往中老年人身上想,认为这是种“中老年病”。可是,目前全球学龄前儿童糖尿病患者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15岁以下人群中平均每天增加200名糖尿病患者,儿童青少年患糖尿病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

儿童糖尿病多数起病急骤,常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明显消瘦的典型症状,70%的病人在发病后一个月内诊断。同时常伴有酮症酸中毒,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不同程度的脱水和酸中毒表现。

专家说,儿童糖尿病极易被误诊,主要是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没有成年人明显,很隐秘,多以乏力为主。以发热、呼吸困难、精神不振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多见于小儿,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同时,以腹痛、腹泻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发病急,常被误诊为肠炎、急性阑尾炎等,使病情难以得到及时的遏制,贻误病情。

2型糖尿病儿童逐年上升

“每个月我们会收治两三名1型糖尿病患儿,门诊中也会遇到肥胖的孩子患2型糖尿病,但总体来说,2型糖尿病的患儿就诊率不高。”医生说,“所有的糖尿病患者中,95%左右是2型,5%左右是1型。人们一直认为儿童糖尿病属于1型,而2型糖尿病是成年人的‘专利’。”

随着肥胖儿童的增加,在以中老年人为主体的2型糖尿病患者队伍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稚嫩的面孔,其中多是肥胖儿童。

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重要诱因。专家解释,肥胖会导致体内的血糖浓度增高,脂肪代谢加强,身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胰岛素,对胰岛素的需要增加,久而久之胰岛细胞功能发生紊乱,胰岛过度工作,时间一长胰岛细胞就会坏死,过早凋亡,出现糖尿病。

儿童患上糖尿病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其中一些,小小年纪就需要使用胰岛素、降糖药,而且要很好地预防并发症。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会合并酮症酸中毒,出现昏迷、抽搐,有时抢救不及时会丧失生命。而慢性并发症,会引起眼部的病变、外周神经病变、肝肾损坏。

热能的供给要满足生长发育需求

糖尿病患儿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能量的控制不能过分严格。在热能估算方面可按照如下公式计算:热能(kcal)= 1000+(年龄-1)×100 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逐步增加每日热能的摄入量,为了预防热能供给不足,家长应定期给孩子测身高、称体重,并与同性别正常同龄儿进行比较。一旦发现孩子的体重明显低于同龄儿,或者在一段时间内不见长,则应尽快带孩子去医院就诊,请营养师为患儿制订一日三餐的定量食谱。

饮食应遵循平衡膳食的原则

糖尿病饮食原则上也是平衡膳食,不同的食物所含的营养素特点不同,家长要注意保证孩子饮食的多样化。每餐饮食都应包括主食、荤菜、蔬菜等。为了更好地平稳餐后血糖,可采用蒸玉米、煮芋艿、烤土豆等薯蓣类替代部分主食。薯蓣类食物除淀粉含量丰富之外,还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有助于延缓餐后血糖的升高。每吃100~120克薯蓣类食物,应相应地减去25克米面等主食。荤菜的选择也应该多样化,一日饮食中应包括牛奶、鸡蛋、鱼虾、瘦肉以及豆制品等。蛋白质类的食物有助于患者的生长发育,同时相对于富含碳水化合物的主食而言,蛋白质类食物对餐后血糖的影响较小,并且有较好的饱腹感和满足感。

充分保证蔬菜水果的摄入

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来源,同时果蔬中还含有丰富的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化学物,例如多酚类化合物、有机硫化合物、植物固醇、皂甙等。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推荐,儿童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应达到每日200-250克蔬菜,100-150克水果。在种类的选择上要注意每天尽可能选择不同颜色、不同类别的蔬菜、水果。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每日五蔬果”的原则。如果不存在咀嚼困难,应鼓励患儿直接吃水果,避免喝一些含糖果汁饮料。

细嚼慢咽,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将荤菜和蔬菜切小块烹饪,吃饭细嚼慢咽,每一口食物咀嚼20-25下再咽下。让一餐摄入的各种食物充分混合,这样可以降低混合膳食的血糖指数。同时,细嚼慢咽也有助于减轻儿童消化系统的负担,使得人体能够更加充分地消化和吸收来自于食物中的营养素。

定时定量进餐也是家长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儿童糖尿病患儿多为1型糖尿病,需要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定时定量,及时进餐,可以预防低血糖的发生。也有助于医生摸索合适的胰岛素注射剂量。

选择健康零食,适当加餐

糖尿病患儿与健康儿童一样享有吃零食的权利,关键在于如何选择健康的零食,什么时间吃零食较为合适。不宜选择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薯片以及各种膨化食品作为零食。建议采用水果、小包装的坚果、原味酸奶、小包装的杂粮饼干等。吃零食的时间应设在两餐之间,注意不要在三餐之前吃大量零食,以免影响正餐的进食量。

  • 作者:育宝网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