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这是一个古老而又恒新的话题。近年来,在数学考试中不难发现学生由于计算出错而丢分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计算能力则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培养小学生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第一、口算能力是基础
口算在计算能力的培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这是因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能力是在口算准确、熟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培养计算能力,要从加强口算着手。根据教材的编排,在各个年级达到的要求也不同。小学低年级,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表内的乘除法,要加强训练,要达到“脱口而出”的熟练程度。中高年级,除了熟练记忆表内乘除法以外,还要熟记常用数据,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如25×4=100、25×8=200、125×8=1000、3.14×一位数的积、常用分数小数互化等等。
第二、算理理解是关键
每一种运算都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掌握这些理论依据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所在,如果不懂算理,只是机械训练就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具体情况。如果我们在教学中,重视讲清算理,就能使学生不仅知道计算方法,而且还知道驾驭方法的算理。教学时,低年级可利用教具演示或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中年级可以用数形结合或竖式与横式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第三、有效练习是手段
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的技巧,形成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小学阶段大部分数学题都要求学生通过列竖式的方法进行笔算,因此,这一内容是学生们特别容易出错的,在计算时也特别粗心,比如:小数的乘、除法这些知识,在计算时学生们稍微不细心,就有可能出现打错一个小数点、少写或多写一个零等等这些错误。如果能进行每周一到两次的专项训练,训练时间为二十分钟,用不了多久学生们的笔算能力定会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另外,要想提高练习的效率,练习的内容要有针对性、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练习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有趣的数据、新奇的题型、巧妙的算法,都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计算产生一种吸引力,激发学生做计算题的兴趣。
第四、习惯养成是保证
良好的计算习惯是学生计算正确无误的可靠保证,在计算教学中要使学生养成以下几种习惯:
看清楚。学生在计算中由于看题目过快,有时会把数看错,如234看成243,有时会把运算符号看错,前后颠倒等,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养成看清楚题目中数的习惯,速度不要过快,要整体记忆,不要看一位写一位,写好后可以迅速与原数比照一下等等,从而减少误看而带来的计算错误。
写工整。书写不规范也是计算出现错误的一个常见原因。学生在计算时,有的竖式书写不规范,相同数位不对齐;有时因为字迹潦草分辨不清而误看,如:6和0、1和7、3和8;有的擦擦写写,模糊不清;有的乱涂乱画等等,都可能使计算出现错误。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格式规范,要督促学生把数字写端正,写清楚。注意了这点计算中的错误也会降低很多。
算仔细。计算中的错误有时也是因为学生计算马虎造成的,如把2×3算成了5,或进位忘了加,或退位忘了减等等。因此在教学时不要一味要求学生算得快,而是首先要算得对,然后在正确的基础上再提出相应的速度要求,这样也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因此,我们应该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形成一定的计算基本技能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力求使我们的学生具有较强的计算能力。
山西省平陆县圣人涧小学 仪新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