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欣赏一首古诗词

有文,有识,有趣——凤凰副刊

怎样欣赏名篇

旧诗的特征在于整齐的句法,谐和的音节,秀丽的字眼,但不是说有了这几样就是好诗。古今传诵的好诗,一定含有非常深厚的感情,而又不是率直指出,一览无余的,是可以使人反复玩味,悠然不尽的。

为了说明的便利,简单的举几篇实例,是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了解古诗一些妙处,另一方面可以多认识一些古诗的面目。

第一种是把历史上的事迹用诗歌写出,不要用多话,能把局中人的心事和神情烘托出来,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下面是王维的《夷门歌》,所咏的是信陵君和侯嬴的故事。(事载《史记 信陵君列传》)

七国雌雄犹未分,攻城杀将何纷纷?秦兵益围邯战急,魏王不救平原君。公子为嬴停驷马,执辔愈恭意愈下。亥为屠肆鼓刀人;嬴乃夷门抱关者。非但慷慨献奇谋,意气兼将身命酬,向风刎颈送公子,七十老翁何所求?

这首诗是典型的唐人七古,完全用《史记》的话编成诗,并没有什么典故和词藻,但是第七第八句是经过细密组织的。读到这里,就感觉到散文与诗文的区别了。十四个字,含有无限悲壮苍凉之意。《史记》写了这么一大段,他却只用十四个字。古人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诗歌就是这样抓住筋节,要以少胜多,要叫人把这几个字反复吟咏得不能忘记。至于末尾两句,再代表侯生说出心事,也是使读者感慨无穷的地方。全篇首尾完具,层次清楚,诗的格律也是谨严不过的。

第二种是用空灵潇洒的笔调写出胸中怀抱。举崔颢的《黄鹤楼》诗为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实在是七律,然而只有第五、六句是严格的对句,而前四句只是一口气说出,似对非对。妙处就在这里。想见他一走上黄鹤楼,就先把对黄鹤楼的感想很自然地说出,说完了再向外一望,又添了一番望乡的心思。也是很自然地,好像全不思索,全不组织,不费气力。黄鹤楼据说是仙人遗迹,他这诗就有“仙气”,所以后人看了他的诗,都不敢再作上这个题目的诗了,只有清代的少年诗人黄景仁不但敢作,而且还用了他的原韵。现在把它写在下面,可以对照来看。

昔读司勋(指崔颢)好题句,十年清梦绕兹楼。到日仙尘俱寂寂,坐来云我共悠悠。 西风一雁水边郭,落日数帆烟外洲。欲把登临倚长笛,滔滔江汉不胜愁。

这也算是气概相近的了,不过好诗毕竟只可有一,不可有二。

与崔颢《黄鹤楼》诗同一风格的有李白的《金陵凤凰台》一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北宋时郭功甫也和了一首。诗云:“高台不见凤凰游,浩浩长江入海流。舞罢青娥同去国;战残白骨尚盈丘。风摇落日催行棹,潮拥新沙换故洲。结绮临春(陈后主的两个阁名)无处觅,年年荒草向人愁。”

第三种是幽深细腻的,以杜甫的《春日喜雨》为例。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是描写春夜的雨,而且是以欢悦的心情迎接雨,没有一句离开这个意思。这就需要细心体会,用严密的字句写出来,才能配合这样的情感。试看第三、四句所写的春雨风味,把音乐与绘画所不能完全表达的都表达出来了。不过这样纯客观的描写还不能算诗,必须诗中还有人在,又不能生硬地把自己装上去。他的第五、六句只从雨夜漆黑中一点船灯托出自己,所谓着墨无多,已经呼之欲出。这就是神妙的地方。神妙到这里,好像不能再说什么了,再从正面说就笨了,他却预想到明天的景象,不再说雨,而说到雨后或雨中的花。(因为明天还有雨没雨是不能预测的。)这又给我们一种启示:就题发挥还不够,一定要能想到题外,方能归结到题中。诗的巧拙,分别就在这里。所以多读古人的好诗,能使我们的思路打开,不落俗套,不受束缚。

第四种是说家常的诗,以元稹《遣悲怀》一首为例。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皆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日衰。

丈夫伤悼妻子的诗,从来没有写得这样明白浅显的。这简直和说话一般,不落一点组织的痕迹,却又很工整,这样的诗最能动人。这就是元稹、白居易一派的特别长处。他说:“此恨人人有”,这样的情感果然也是人人有的。因为人人都有,所以格外显出是好诗。不过作这种诗也有一定的条件限制,必须是真从心坎流露出来的,如果不然,就会显得浅薄。

第五种是游记一类的诗,以韩愈《山石》一首为例。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促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更不归。

从到庙投宿说到第二天早起离开,所看见的景物,所发生的感想,平铺直叙,随意写来,不像是诗,可是也成了诗中一格。好处也在于写的是真情实景,而句法字法也雅健不凡。学这种诗当然比较容易。

第六种是写绝情的诗,以李商隐的《无题》一首为例。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秀芙蓉。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这诗开始二句已经写得轻灵婉转,是艳体诗中最合拍的语调。艳体诗抒写两性间的情爱,是应当像花一般婉秀,水一般轻柔的。第三、四句写相思之苦,深刻非常。第五、 六句完全用艳丽的字面来衬托,这是从六朝的宫体诗至五代的小令词一贯相承的办法,也是传统诗歌独有的风味。末尾两句,又是一层深一层地写情,使人真有无可奈何之感。刘郎暗指汉武帝求仙,意思是会面比遇仙还难。

第七种是感慨的诗,以杜甫的《九日蓝田崔氏庄》一首为例。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整冠。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我们先要知道这是杜甫在安禄山攻入长安而他暂居蓝田的时代所作的。以憔悴落拓之身,逢兵马仓皇之日,又在流离道路之中,度重阳登高之节,其心情的万分感触可想而知。然而这种心情不是一首诗能写得完的,也不是一首简单的七律能写得出来的。如果一首七律中句句都写悲秋念乱之意,那就难于出色了。他却只在开头一句说出“悲秋”二字,又反过来说:虽然悲秋,还勉强自己宽解自己,引起第二句与主人聚会尽欢的意思。两句虽用一韵,而句法是对偶的,意思又是连贯的,几乎就把全首的主要意思包括无遗。如果不是此中老手,底下的话就难于构思了。他却把孟嘉九日在龙山落帽的典故,化作两句,一虚一实,一正一反,把九日登高的主题点明,把“强自宽,尽君欢”的喻意再说透一层。第五、六句又点明蓝田的地点,而且借此写写风景,将诗的境界又打开一些。似乎到此为止,没有什么可说了,他又在第七、八句,从“强自宽,尽君欢”归到无论如何不能排遣的感慨上。借茱萸再点重阳节令,不但回顾开始两句,而且回顾到本题,一丝不漏,一笔不乱。至于结尾两句意思之缠绵凄恻,使人感叹无穷,更不在话下了。

凡人逢到季节的转换,环境之变迁,念往伤今,总不能没有一番需要抒写的情感。《楚辞》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送将归。”(《九辩》)凡属富有感情的人,谁不读到这几句而惊心动魄呢?六朝的词赋,唐人的诗,以至宋人的词,都擅长这种言愁之作,其中最优秀的作品,能够写出人心深处百折千回之情,如闻管弦的凄清掩抑。

《学诗浅说》/瞿蜕园、周紫宜著/当代中国出版社/2014-11

  • 作者:凤凰网读书 作者:瞿蜕园、周紫宜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