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吸引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是期货行业一直在做的功课。实体企业参与期货市场的程度,直接影响着期货价格能否反映真实需求。
由于商品市场发育不太成熟,现在国内仍有不少企业在使用传统的即期产品销售方式。不过,这不是相关企业不愿使用具有提前定价功能的远期合约方式,而是受到了客观环境的制约。
众所周知,远期合约方式成立的前提是交易的相关要素的不确定性要尽可能小,比如品质、规格等。这些可变因素越多,不确定性就越大,就会影响到远期交易。作为商品的买方,在其不清楚未来到底能够拿到什么货之前,他们是不敢下远期订单的。要解决商品不确定性的问题,要靠商品的标准化。标准化程度越高的商品,不确定性越小;反之,商品标准化程度越低的商品,不确定性就越大。
期货交易就是标准化的合约交易,它是在远期合约交易基础上产生的一种交易方式。实体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首要需求是套期保值,而套期保值的对象就是现货远期合约。
影响商品标准化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我国部分农产品的标准化程度不高,主要是土地产权问题以及土地不能自由流转等因素导致农业生产过度分散,而标准化与规模化通常是相辅相成的。
根据以上分析,要让实体企业进入期货市场,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个性化需求如何满足,二是现货月成交效率如何提高。现行期货交易是标准化交易对应标准化交割,这是无法完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而在现货月流动性收敛情况下,成交效率也很难提高。唯有标准化交易对应非标准化交割,以及在现货月实行成交错位,方能解决上述问题。
而“标—非”搭配如何建立呢?首先应该建立一个货物“蓄水池”,货物的买方可以先选货后成交。由于“蓄水池”货物大量通过“预售”方式获得,此时就会出现交割上的错位,也就是买方可先将货物提走,但此时的卖方还未在盘面成交。交割错位最大好处是还可使成交也发生错位,这就可以提高成交效率。
让商品尽可能通过交易平台流通目的就是要制造需求,尽可能促进实体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当个性化需求难题解决后,实体企业就会较多地参与到期货交易中去。也许起先他们仅是为了买卖商品,但逐步也会产生避险和投资需求。鉴于期货市场更容易体现好质好价,会对现货市场产生诸多影响,从而带动产业升级,也会促进商品标准化方面的改进。
当实体企业大量进入期货市场后,期货市场的参与主体很快会发生变化,更多的投资机会也会吸引其他投资者入市,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就会真实反映商品的本质需求。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