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的力量
产业的力量是种神圣的力量。因为政 治的力量容易使区域产生壁垒;宗教的力量容易导致人们的心灵产生隔阂;只有产业的力量才能使不同种类、不同文化、不同信仰、不同国度的人民走到一起,共同分享人类文明的成果。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其实就是产业的竞争。而一个国家的产业竞争力来自各行业的竞争力;各行业的竞争力来自各产业基地的竞争力;各产业基地的竞争力来自各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的竞争力离不开一个好的产业环境。而好的产业环境需要一个好的产业规划。
无论谁宣扬自己的国家制度多么优越,甚至吹嘘自己的种族多么优良高贵,其人民多么智慧,其文化历史多么悠久,但最终的较量还得靠经济实力来说话。因为物质文明始终是支撑精神文明的载体。
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之所以逐渐有了一个大国应有的话语权,这绝对不是因为中国人口众多,而是因为中国近30年来在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纵观中华民族的千年历史,从游牧时代到农耕时代,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可就在200多年前,当中国的大清皇帝还在享受着万国来朝的大国荣耀时,英国人发起了第一次工业革 命。那时的中国,居然还把洋人的科学技术视为妖术,把洋人发展工业视为不务正业。一直到100多年前,八国联军打入北京,一把火烧毁了圆明园。再后来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大半个中国沦陷,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几乎成了亡国奴。这时,我们才真正意识到中国太落后了。
一直以来,以美国和英国为首的欧美发达国家,其产业革 命不断转型升级。30年前,美国就开始从传统的工业化时代向信息化时代过渡。为了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他们开始实施全球采购战略,把大量的工业加工订单发给了中国等经济欠发达国家。而美国政府却将大量投资用到开发新能源、发展科技文化、改善民生、探索太空、输出品牌文化、巩固军事实力等方面。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把大力发展产业放到国家发展战略。于是,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大方向,开始走出去、引进来,跌倒了,爬起来,摸着石头过河,通过近30年的努力,终于打造出一个世界公认的产业大国。
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我们已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2010年,中国政府又果断地做出决定,全面调整国内产业结构,以此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进一步拉近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差距。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了“一路一带”的产业战略规划,这标志着中国乃至世界又将迎来一场新的产业革 命。
如何制定区域产业战略
1. 制订产业战略应把握的基本原则
在制订产业战略时,我们第一个需要把握的前提就是必须客观评估自身的资源优势,如人才优势、原材料优势、市场销售优势、技术优势、历史传承优势、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和各行业龙头企业的优势,再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去谋划产业。如果我们理想中的产业在当地不具备以上优势,其实现的成功率几乎是零。当然,如果拥有其中一种优势也许可以有几分成功的希望。
在制订产业战略时,还必须把握好“四项原则”和“两条底线”。即国家政策、市场潮流、先进技术和节能环保等四项基本原则,同时还要准确把握国家法律和社 会道德两条底线。美国“谷歌”之所以退出中国,是因为“谷歌”挑战了我国的国家政策;而美国柯达公司之所以要申请破产保护,是因为“柯达”10年前就没有重视数码技术的冲击,最终被市场所抛弃;广东佛山陶瓷产业之所以要大面积转移,是因为陶瓷产业对当地环境的污染太大。
因此,各级地方政府在制订产业战略时,一定要多多汲取他人失败的教训,认真总结他人成功的经验,千万不能头脑发热便去闭门造车。否则,今天的一个错误决策,将会给后世子孙带来痛苦和灾难。
2. 产业战略制订应把握的十大转变方向
(1)从过去杂乱无序的产业发展向有主题、有组织、有战略的产业集群模式转变;
(2)从自发形成的马路经济向规范的园区和专业市场模式转变;
(3)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4)从高能耗、高风险、高污染的低附加值产业向节能、安全、环境友好型的高附加值产业转变;
(5)从资产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
(6)从制造加工型产业向社 会服务型产业转变;
(7)从加工销售式的区域经济向面向世界的总部经济转变;
(8)从区域或行业品牌向大众化品牌转变;
(9)从专业镇模式向产业城市化转变;
(10)从传统的工业化模式向产业信息化模式转变。
3. 产业战略制订的目的
在制订产业战略时,我们首先要明确自己的目的。有些地方官员喜欢拍脑袋,甚至发展产业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的眼前政绩,从不考虑其他后果,没有经过认真的考察论证就草草上马,这种乱作为的行为往往会导致国家资源的大量浪费。
从理论上讲,产业战略制订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地改善民生;二是从理论上为地方产业发展指引方向,量化投入风险,避免执行过程中走弯路,更有效地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为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保障。
目前某些地方政府在制订产业战略时,往往是搞形式化走过场。作者在一些地方看到,这些关系到一个地方兴衰的产业规划文件,要么是由政府部门某个职能办公室的秘书起草的,要么是请几个大学的老师起草的,要么是请某个官方研究机构起草的。总之,产业规划文件的内容许多是网上摘抄,再把一些关键的数字和项目名称改一下,方案论证也只是走过场。他们所做的这些都是为了完成一项上级下达的任务,制定产业战略的目的往往被他们抛到脑后。有些地方党政一把手甚至连审读过程都简化了,秘书只要将文件交到他手上,他就像“太监宣读圣旨”一样当众照本宣科。很显然,这种做法将会失去产业战略制订的意义,也毫无价值可言。
4. 如何抓住产业发展机会
一流的人才创造机会,二流的人才把握机会,三流的人才等待机会。在社 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机会往往就是财富。我们从制订一个地方的产业战略来看,机会分析得是否准确,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的产业成败。而产业发展机会分析又必须要建立在充分的市场调查基础上,才可能得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以往办大事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其实,今天发展产业也是如此。我们在策划一个产业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大量的市场调查,市场调查的目的是找出市场的发展空间,同时找到自己的发展机遇。因此,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往往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调查,比如国际市场行情、国内市场行情、省内行情、本市行情等。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后,还要邀请一些业内人士和行业专家来参与论证,经过多角度的反复讨论后,我们最终才会得出自己的结论。
从作者曾经参与的案例来看,五年前,福建云霄县决定发展电光源产业,其机会是台湾和广东沿海地区的光电企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而且靠近云霄县的福建厦门市又具备光电产业的配套能力。于是,云霄县紧紧抓住了这一大好时机,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倾一县之力,仅仅花了不到3年的时间,从无到有,打造出了一个中国电光源产业基地。
五年前,资阳市在四川省地级市的各项经济指标排名中还是倒数第一。三年后,资阳市的各项经济指标均名列在四川省的前5名。资阳与云霄相比,资阳最大的优势是行政资源和土地资源丰富,劣势是资阳身处西部腹地。然而,资阳市却抓住了三大机遇:一是中国沿海地区产业向内地实行转移;二是成都市实行产业扩张;三是国家鼓励西部地区大力发展节能产业。资阳市花巨资聘请了产业策划专家对资阳市的产业进行了高起点的规划,经过反复论证,最后,资阳市确立了倾一市之力打造资阳3张名片的产业发展战略,即节能之都、西部车城、绿色资阳。由于产业定位精准,资阳市很快就迎来了世界500强企业,如韩国现代、蓝带啤酒、荷兰飞利浦等一大批国内外企业的落户。仅2009年,资阳市招商引资就超过1000亿元。资阳市的成功,不仅引起了四川省市领导的高度关注,而且重庆市各县区领导也纷纷带队到资阳考察学习。
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从上述2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机会来临时,有的人能抓住,有的人却抓不住。其实,发展机会天天都有,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智慧和胆量。
5. 如何设定产业战略目标
产业战略目标的制订需要根据自身资源投入的多寡和竞争对手的强弱来设定。
在设定产业发展目标时,我们往往会把5年作为一个战略阶段,然后对其中的每一年进行目标量化。一般都是做10年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在设定目标时,我们会把各项指标从第一年到第十年分别用数字来量化。主要有六大指标:产值规模、企业落户数量、上市企业数量、从业人员数量、产业投资规模、税收规模。同时,我们还把当地产业在全国的行业综合排名、国际市场占有率、国内市场占有率、市场成交量、人均GDP等作为辅助目标。
在产业发展目标的设定过程中,一定要切合实际,尽可能做到既不要过于保守又不能浮夸。2009年3月,在服务云霄县时,我们通过反复论证,最终为云霄县的光电产业设定了一个5年产值规模100亿元,10年产值规模500亿元的发展目标。当时云霄县有些官员认为这不可能,他们认为5年做30亿元,10年做100亿元才比较符合云霄县的实际。可事隔1年后,还是这些官员,他们又认为5年的产值规模可达200亿元,10年可发展到1000亿元。不管云霄县10年能不能做到1000亿元,但制订10年达到500亿元的目标是负责任的。其实,我们在帮助地方政府设定发展目标时,一般会偏于保守,因为发展目标的设定事关当地政府的对外形象,同时也直接考验着产业顾问的服务能力。因此,我们在制订产业战略规划时,始终保持着一种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尽可能做到科学和精准。否则,我们可能会害人害己。
6. 产业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和产业评价标准
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曾经对汉武帝刘彻说,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有法依法,无法要依例,否则就容易犯下不可补救的大错。所以我们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以科学的产业理论和产业评价标准为依据,否则我们也可能会犯下大错。因为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是一门既体现思想又讲究科学的工作。
从目前市场表现的角度来看,最好的产业发展模式还是产业集群模式。而产业集群模式又主要分为特色农业型、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和混合产业型等四类模式。这些模式都是建立在市场需求与产业盈利的基础上,而各地都是根据自身资源状况和创新发展理念而选择与逐渐形成的。
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必须具备完整的供应链和服务链,从而带动下游的销售链,形成环环相扣、相互配合的产业族群。从产业集群的组织形式来看,它必须以市场为轴心,以骨干企业为主干,以众多中小企业的配套为辅助,以完善的服务配套为依托,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形成一个相互依托、相互配套的产业格局。除了在供应链和服务链上有许多先决条件外,它的形成还与一个国家的国情、政 治环境、产业政策、产业历史、交通条件、地理环境、地方文化等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产业集群的表现形式来看,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产品制造商集群、原材料供应商集群、产业服务配套商集群、采购商集群。电子商务的出现,完全打破了波特关于产业集群的钻石理论,因为波特理论是从制造加工企业的角度展开研究的,其理论是建立在某个特定的区域基础上,而电子商务完全打破了区域界线,它通过一台电脑就能完成上述四个方面的集群。因此,我们在发展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应重视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
产业集群的形成可分为纵向性和横向性。纵向性是指由一种产业链的延伸形成的产业集群。横向性是指同类型企业高度聚集而形成的产业集群。
从产业评价标准来看,至今还未出台一套世界通用的评价标准。2010年,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曾经出台过一套产业集群评价体系,可并非是国家标准。作者现将这套评价标准摘录下来,目的是便于读者正确认识和理解产业集群。
7.如何策划产业主题
产业的主题就像文章的标题,没有标题的文章不能叫文章,没有主题的产业不可能形成产业集群。高手写文章,都是先有标题后围绕标题组织内容。而不会写文章的人,往往是写好了文章再来思考如何安个标题。在评价一个产业发展战略方案的优劣时,其产业主题定位的分数比重往往会很高,因为产业主题定位是否精准,将直接关系到区域品牌的含金量,同时也直接关系到产业能否做大做强。从间接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产业主题定位,它不仅决定着产业的行业地位,它还可以增强当地民众和外来投资者的信心,对战胜竞争对手将取到先声夺人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作用。同时,一个好的产业主题定位,也可以体现当地党政领军人物的智慧和气度。下面分享一个产业主题策划案例。
2001年11月,原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院长姚晓宏先生应原中山古镇党委书记吴润富的邀请,到古镇考察古镇的灯饰产业,当时中山市正在全力推动一镇一品的产业战略。通过近2个月的调研,姚晓宏先生向吴润富书记提出了古镇打造“中国灯饰之都”的产业发展构想。一开始吴书记担心这种叫法可能有些夸张。他认为,古镇灯饰产业产值规模到2000年还只有16亿元,而佛山市照明产业的年产值早已超过了100亿元、东莞市灯饰产业的年产值已近300亿元、上海市照明产业的年产值也有200多亿元、温州的灯饰产业的年产值也有近200亿元、宁波市照明产业的年产值也有100多亿元,惠州、广州等地区的产值规模都超过了古镇。他担心古镇提出打造中国灯饰之都可能会引来其他产区的非议。姚晓宏先生当时的观点是,古镇人是倾一镇之力来打造一个灯饰产业,而其他地方的产业都比较分散,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也不够,何况古镇在国内最先提出要打造中国灯饰之都,对外只是表明古镇打造灯饰产业的决心和目标,并没有侵犯其他地方的权益。后来,姚晓宏先生的主张不仅得到了吴润富书记及古镇党委其他成员的认可,同时也得到了原中山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谢中凡(产业学家)的支持。
古镇确立了打造中国灯饰之都的产业发展主题后,围绕这一主题,姚晓宏先生决定打造出中国灯饰产业的几个中心,即:中国灯饰产业信息中心、中国灯饰产业交易中心、中国灯饰产业生产配套中心、中国灯饰产业品牌服务中心、中国灯饰产业人才交流中心、中国灯饰产业外贸服务中心、中国灯饰产业产品检测中心、中国灯饰产业新闻舆论中心、中国灯饰产业展览中心、中国灯饰产业物流仓储中心等。
产业主题确立后,古镇的产业政策制订便十分明确。围绕产业发展主题,古镇政府开始大量出台各种产业政策,各种资源整合策略也不断出台,并派出一大批干部有针对性地外出考察学习。行业主流媒体《古镇灯饰》周刊、灯饰视界网、古镇照明电器协会、中山灯都展览有限公司、中山灯都外贸服务中心、中山古镇灯饰检测中心等一大批行业服务机构便应运而生。总之,古镇灯饰产业能有今天的局面,当时的产业主题定位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我们在策划产业主题过程中,应该关注以下十个问题:一是当地党委一把手的决心和魄力;二是该产业在当地与其他产业相比的重视程度;三是当地党政领导班子思想是否统一;四是与行业其他产区主题定位要形成差异;五是产业主题定位能否得到当地政府及其上级主要领导人的支持;六是产业主题定位能否得到国家行业协会及其主管部门的认可;七是产业主题定位能否得到行业主流媒体的支持;八是产业主题定位能否得到投资者的认同;九是是否符合国家政策;十是地方产业的环境条件。
8. 竞争对手锁定
优势是因比较而产生的。没有竞争就没有创新,没有竞争就没有优劣,没有竞争就没有方向,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动力。由此可见,从产业发展初期就开始锁定自己的竞争对手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往往会把行业的前3名锁定为竞争对象,并对他们各自的优劣势进行比较,最后制定出自身的阶段性竞争策略。以中山古镇为例:
古镇把台湾、温州、东莞等三个地区锁定为竞争对手。当时全国最大的灯饰批发基地是温州,国内最大的灯饰出口加工基地是东莞,全球的灯饰出口基地是台湾。于是,古镇便针对这3个地区不同的优劣势,制定了古镇灯饰产业阶段性的竞争策略。第一个竞争对手是温州,古镇决定花3年(2002年-2005年)的时间超越温州;第二个阶段是台湾,古镇决定花5年(2002年-2007年)的时间超越台湾;第三个阶段是东莞,古镇决定花8年(2002年-2010年)的时间超越东莞,因为东莞本身就是台湾产业转移的一个基地,其许多优势与中山接近。
竞争对手锁定后,要针对性地制订发展策略和行动计划。由于古镇准备充分,措施得当,其实只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就超越了温州,不到4年的时间就取代了台湾灯饰产业的国际地位,不到5年的时间,就取代了东莞灯饰产业的出口地位。到2006年,古镇就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灯饰之都。
9. 产业组织功能规划
产业基地与产业基地之间的优劣比较,其依据就是产业各组织功能的比较。当一个地方的产业主题定位后,策划工作的重点就是围绕产业组织功能展开,因为产业的组织功能是支撑产业主题的肢体。而产业组织功能策划主要是围绕制造、供应、销售等三大产业要素来配套。
在产业组织功能策划过程中,我们首先要从制造企业的需求来设定,比如:工业和生活用地、原材料供应、工业和生活用水、工业和生活用电、工业和生活用气、道路建设、通讯光缆、技工学校、产品检测、劳动市场、物流运输、金融业服务、工业污水处理、印刷包装、产品认证等最基本的配套。当然,这其中有些功能不一定都要集中在一个园区,但最好在园区半径的10公里距离范围内。
如果一个产业要形成产业集群,当地就必须配备B2B专业市场、行业媒体、行业电子商务平台、行业展览、国家级检测中心、产业研究机构、旅游服务机构、品牌咨询机构、休闲娱乐场所、高档生活小区、知识产权保护机构、投融资服务机构等产业配套。同时,当地还要围绕产业发展主题,不定期地举办一些高规格的行业高峰论坛;当地政府还要组织当地龙头企业参与一些国家或行业的标准制订;行业协会要多组织企业外出向同行学习考察和参观。
产业集群发展到很成熟的阶段时,“产业殖民地模式”或“总部经济模式”便是一种产业发展的高级模式。此时,其产业组织功能与产业集群形成的初级阶段有着许多不同之处。由于土地、人才、原材料供应等成本的不断上涨,此时,企业往往会考虑将工厂外迁。如果出现这种现象时,当地政府就应该立即调整产业发展模式,最好的模式便是发展总部经济模式。政府可以由协会出面,组织企业在国内外建立产品直销基地,甚至可以联合一批企业在直销基地所在地建立工业园区,各企业均以分公司形式进入园区,目的是降低生产、运输和销售成本,进一步提升企业的产品竞争能力。从国内目前的产业转移情况来看,许多沿海地区政府都错过了这一品牌输出的大好机会。如果发展总部经济,其产业组织功能还应该增加区域品牌输出功能。以广州打造世界商贸之都为例,我们为其制定了向国内和国外输出其区域品牌的直销基地模式。
从产业管理的功能来看,目前各产业基地除了成立行业协会以外,许多地方政府还成立了产业领导办公室。这些官方机构和社团组织的成立,将更加有利于对产业的服务和管理。
10. 产业政策制订
产业政策是实施产业战略的有力保障。产业政策制订是否科学,将直接关系着一个产业能否形成。我们通常把各种政策统称为招商引资政策。从产业政策分类来看,大致可分为:用地政策、特殊人才引进政策、税收政策、企业上市鼓励政策、技术创新政策、关键性服务配套机构引进政策、返乡创业鼓励政策、行业性电子商务平台建设鼓励政策、先进设备引进鼓励政策、驰名商标鼓励政策、产业发展建议鼓励政策、投资引进鼓励政策等。总之,一切政策都将围绕产业发展目标来制订,而且产业政策制订要讲究阶段性,随着产业的发展,有些政策要不断调整。
从目前国内各地制订的产业政策来看,普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产业政策同质化现象特别严重,缺乏创新;二是产业政策弹性太大;三是政策制订不严肃,甚至有些政策是领导们酒后随口说的一句话;四是政策制订后不兑现;五是政策概念模糊。
政府政策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政策也是一种法律契约,也是政府对投资者的一种承诺,如果不能兑现,它将使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干部威信也将受到贬损。
11. 产业用地规划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此,选择好产业用地是发展产业成功的重要保证。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前,我们往往会先去实地考察产业用地情况。在产业用地规划时,首先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是用地纳入省土管部门的用地规划(用地指标);二是产业用地的交通、通讯、水、电、气、路和工业排污等情况;三是能否适合产业功能布局(工业园、专业市场、物流仓储、职工生活区、购物场所、休闲娱乐、酒店宾馆、展馆、技工学校、子弟学校、农贸市场、医院等配套建设);四是自然灾害情况(风沙、洪涝、山体滑坡等);五是产区是否出行方便,离机场、港口码头、车站等距离分别有多远;六是周边环境情况;七是用地拆迁及露天电杆迁移情况;八是土地平整情况等。
总之,我们要考虑到企业投资者在接收土地后,一不要产生额外的土地购买隐形成本;二不要拖延投资者的用地时间;三不要用地后手续办理出现法律纠纷;四不要边投资,边规划,边建设,边报批。如果出现上述问题,政府前期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有可能白费,产业规划也有可能全部流产。
在规划产业用地时,我们还要注意分阶段规划,并要与当地城市规划相配套。这将是直接关系到产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
12. 区域道路规划
产业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城市规划脱离了产业规划,而产业规划不考虑到道路的规划,就必然会引发许多隐患。因此,我们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必须要考虑到本区域的道路规划。
产业集群其实就是人的聚集。随着产业的兴起,产业区的人口和车辆必然会成倍地增加。比如中山古镇,2002年,古镇的本地人口只有5万,外地人口只有4.5万,汽车才1万多辆。可到2010年后,古镇的外来人口将近50万。一个只有48.7平方公里的小镇,每天要进出近20万辆汽车,其道路的拥挤程度便可想而知了。这就是当时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欠考虑的后果。如果古镇一开始便规划了环镇工业大道和几纵几横的镇区工业大道,可能今天古镇灯饰产业的规模还要更大。
国内有些地方在制订城市规划时往往不考虑产业发展的需要,其中最典型的城市就是广州市。广州的城区人口比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都要少,可广州市区内的堵车现象却仅次于北京。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脱节。广州市区内拥有各类B2B专业批发市场700多个,这些市场几乎遍布越秀区、天河区、海珠区、荔湾区、白云区、番禺区等广州主城区的每个角落,每天各种送货和采购的车辆便占了进出广州市城区车辆的三分之二。一到广交会,广州市的交通状况更是惨不忍睹。2010年,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曾经给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递交了一份《关于打造世界商贸之都》的建议报告,报告中就特别提到了道路规划问题。
总之,区域道路的规划是产业发展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必须要纳入到一座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13. 环境保护规划
环境保护规划是制订产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也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有力保障。
按环境要素可分为污染防治规划和生态规划两大类。前者还可细分为水环境、大气环境、固体废物、噪声及物理污染防治规划。后者还可细分为森林、草原、土地、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农业生态规划。按规划地域可分为国家、省域、城市、流域、区域、乡镇乃至企业环境规划。按照规划期限划分,可分为长期规划(大于20年)、中期规划(15年)和短期规划(5年)。按照环境规划的对象和目标的不同,可分为综合性环境规划和单要素的环境规划。按照性质划分,可分为生态规划、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自然保护规划。以下为按照性质进行划分的环境规划的不同类型:
一是生态规划。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经济社 会发展规划时,不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而是把当地的地理系统、生态系统和社 会经济系统紧密结合在一起进行考虑,使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能够符合生态规律,不致使当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所以,在综合分析各种土地利用的“生态适宜度”的基础上,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是环境规划的中心内容之一。这种土地利用规划通常称之为生态规划。
二是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这种规划也称污染控制规划,根据范围和性质不同又可分为区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部门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三是自然保护规划。保护自然环境的工作范围很广,主要是保护生物资源和其他可更新资源。此外,还有文物古迹、有特殊价值的水源地、地貌景观等。
此外,在环境规划中,还应包括环境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主要内容有:为实现上述3方面环境规划所需的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发展环境科学体系所需要的基础理论研究,环境管理现代化的研究等。
四是污染控制规划。这种规划是针对污染引起的环境问题编制的。主要是对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生活等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规定的防治目标和措施。工业发达国家在一个很长时期内所制定的环境规划多是这种规划。这种规划的内容包括:
(1)工业污染控制规划。工业排放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据美国1968年统计:87%的二氧化硫、56%的颗粒物质、45%的氮氧化物、15%的碳氢化合物、11%的一氧化碳和大部分废水是工业生产部门排放的。因此,控制环境污染首先要控制工业污染。工业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布局规划:按照组织生产和保护环境的要求,划定发展不同工业的不同地区,并且按照环境容量,确定工业的发展规模。
技术改造和产品改革规划:推行有利于环境的新技术,规定某些环境指标(如日本推行的废水循环利用率),淘汰有害环境的产品(如禁止生产有机氯农药、含汞农药)。
制定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不同工业、不同地区,分别规定当前要达到的标准、三至五年要达到的标准,以至规定十年要达到的标准。制定排放标准是实现环境目标的基本措施,在规划中占有重要地位。
(2)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环境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控制城市污染是控制整个环境污染的中心环节。城市污染控制规划的主要内容是:
布局规划:实行功能分区,按照环境要求和条件,合理部署居民区、游览区、商业区、文教区、工业区和交通运输网络。
能源规划:包括推行无污染、少污染燃料,集中供热,实现煤气化、电气化等计划。
水源保护和污水处理规划:规定饮用水源的保护措施(如划定水源保护区),规定污水排放标准,确定污水处理厂建设规划。
垃圾处理规划:规定垃圾的收集、处理和利用指标以及垃圾的处理方式。对于垃圾的处理,一般由堆积、填埋、焚烧的消极处理,走向积极的综合利用。
绿化规划:确定绿化指标,划定绿地,建立苗圃等。
(3)水域污染控制规划。主要措施是控制污染源。通常的做法有:禁止或限制某些污染物的排入,如日本琵琶湖周围,禁止设立对湖水有影响的工厂,甚至限制居民使用洗涤剂;制定水环境质量标准,并根据这种标准制定工业、交通、城市污水的排放标准,如泰晤士河、莱茵河等流域污染的改善,主要是实行这种标准的结果;大力推行废水净化处理措施,比如排入水域的废水一般要经过二级处理等等。
(4)农业污染控制规划。主要内容是:防治农药、化肥、污水灌溉造成的污染。如禁止或者严格限制有机氯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发展高效低残留的新农药,推行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农业病虫害等等。
总之,我们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政府应组织环保部门的专家及时跟进,并根据产业的实际情况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产业环保规划。
14. 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应注意的七个问题
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是目前国内一些地方政府最热门的一个话题,这也是内陆地区发展产业的一个大好机会。我们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一定要考虑到什么产业应该积极引进,什么产业不应该引进。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注意先要做产业系统规划和配套规划;二是注意避免重复低端制造的老路;三是注意成本效益;四是注意工业发展与市场开拓相结合;五是注意防止新产业的技术和市场风险;六是注意防范政策和制度的风险;七是注意将国家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一般新兴产业区分开。
宁可不发展,不可滥发展。对于一个有良知有远见的政府官员来说,产业发展事关地方百年大计,我们在产业选项和立项的过程中,必须要有一种“眼前利不轻取,百年利尽谋之”的发展理念。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成为一个人民满意的好官员。
15. 产业投资收益与成本控制规划
地方政府发展产业的目的是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可有些地方不开发有钱花,越开发越欠债。有人说,如果地方政府像企业一样允许破产,中国八成的政府机构都要破产关门了。其实这话一点都不夸张。土地卖掉了,生活环境被污染了,政府财政还背上一屁股债,难怪老百姓会有怨言。
从产业经营的角度来看,有投资,就要有回报;有投资,就要有监管;有投资,就要算成本。对于一个负责任的地方父母官来说,胸前应该时时刻刻挂着一个“铁算盘”。我们在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必须要先做好投资预算、收益预测、成本控制、投资风险防范等规划。否则,我们的工作将会失去意义,甚至会给地方官员和百姓带来灾难。
16. 产业战略可行性论证
无论我们认为自己的策划方案做得有多么完善,但经不起多方面论证的方案就是失败的方案。我们在帮助地方政府制订产业发展战略时,论证工作大致分为以下七个步骤:
第一步:先与当地党政主要领导进行充分沟通,对产业发展创意达成初步的共识。
第二步: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组织当地各职能部门、协会、行业企业家、经销商、行业媒体等有关方面的相关人员召开小型座谈会,充分听取各方面对产业创意的反应。
第三步:形成第一稿产业策划案,并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内部讨论。
第四步:第一稿方案形成后,首先递交给当地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及产业分管领导审阅,在充分听取大家的意见后,再进行讨论并修改。
第五步:将修正后的规划案再一次递交给当地政府四套班子领导及产业分管领导审阅,达成内部共识后,组织当地政府几套班子和各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公开听取策划者讲解(公开论证),会后各职能部门领导对方案提出书面建议。
第六步:再一次修正后,由政府出面组织行业专家、投资者、省厅专家、协会领导、行业主流媒体领导、当地政府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导、院校产业专家等进行公开论证。
第七步:方案再修正,递交党政主要领导审批后正式实施。之后可按产业发展规划制订各种产业政策,制作各种招商宣传物料(画册、网站、情景演示沙盘、宣传单张、影视光盘、新闻通稿和招商干部内部培训教材等)。
一般情况下,经过了这七个步骤的策划方案,其失误的概率几乎很小,执行起来也会相当顺畅。对于策划者来说,千万不能爱面子,怕麻烦,其实论证会也为策划者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学习机会。
中国将如何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个好的产业规划将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兴衰。在中国社 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如果各级政府在制订产业规划时,能采取“一镇对一国”,或“一县(区)对一国”,或“一省对一国”(比如北京中关村电子产业对美国硅谷、古镇灯饰产业对意大利等)的产业发展策略,同时,中央政府能够及时在中国的边贸口岸规划几个大型的国际采购中心,并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全球各大城市设立“中国产品直销基地”,帮助广大中国企业抱团走出去,这样一来,不仅能为中国的企业打开外销市场,更重要的是可以大大降低企业的销售成本,全面提升中国产业的竞争力。
作者简介
袁园,女,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UEA)硕士研究生,中国注册高级商务策划师。曾经出任南方现代市场经济研究院秘书长、居无忧网总编、《产经评论》新闻总监,现任中国兴邦产业集团总裁办主任;还担任了中国策划评价活动组织委员会副秘书长和中国策划评价活动组织委员会策划的全国企业“品牌评价”、“品牌认证”评选活动的评审专家。袁园女士长期从事国家竞争力研究,曾经参与《中国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标准》、《世界商贸之都》、《2013中国泛家居行业研究报告》、《中国西部节能之都》、《中国户外照明之都》、《中国家居材料采购总部基地》等重大国家课题研究,2014年被评选为“2014年度十大策划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