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ert (R Jay) Widmer与Thomas G Allison心血管专家就患者应如何合理运动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展开讨论,患者该进行哪种类型的运动,运动量是多少,两位专家会为我们一一解答。医脉通对文章进行了编译整理。
Robert (R Jay) Widmer:大家好,我是梅奥医学中心的心血管研究员Jay Widmer。今天我将和梅奥医院心血管疾病预防专家、运动心脏病学项目负责人Thomas Allison博士一起讨论适合心血管疾病预防的运动量及运动类型。我们该告诉患者什么?应该步行还是跑步呢?多久跑一次?你的观点是什么?
Thomas G Allison:简单来说,我还没看到研究证实哪种类型的运动对减少总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风险有益。倒是有两种特殊活动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即坐着和看电视。我们应该鼓励人们多运动,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数据显示,间歇运动或者高强度运动,哪怕是每周慢跑一次也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至于运动量,我们推荐每天至少30分钟,每周5天。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每天运动1小时会达到最佳效果。
Widmer:你是如何鼓励患者运动的呢?
Allison:我们再回到普罗哈斯卡阶段变化模型。如果我的患者想运动,我会帮助他克服障碍——是去健身房还购买器材在家里运动,怎样应对寒冷天气。如果患者难以坚持,我会为他们提供监督。如果你观察患者的活动,那他们就会发生改变。正如你腰带上或口袋里有个计步器,它能告诉你已经走了多少步,那你就会走更多的路。
说服不愿运动的患者,我们要多告诉他们运动的益处。有时我会有意去激发他们内心的意愿。“你经常锻炼吗?”,“是的,我高中时在校足球队踢球,经常去操场跑步,还打篮球。”我会这样引导他们,“可是你现在怎么不运动了呢?”
如果有负荷测试结果,这样劝导患者也很有帮助:“虽然你才40岁,但是你的负荷测试成绩像个58岁的人。”我们会在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技巧。
Widmer:如果问题刚好相反呢?患者虽然超重或肥胖,但却很健康,怎么办?
Allison:我建议你参考12月份出版的梅奥医院学报,正好是关于这个话题的。结果是,在每个体重指数(BMI)水平,锻炼越多,患病风险越低。换句话说,如果画一条1/X曲线,在每个BMI水平,锻炼越多的人患病风险越低;这在锻炼最少的人群和少量锻炼的人群体现出的变化最大,但是风险是继续降低的。然而,在每个锻炼水平上,BMI增加患病风险越高。如果肥胖,最好进行适量运动以促进健康。肥胖又不运动是雪上加霜,最好是既不肥胖又能运动,这就是问题的答案。
Widmer:听起来很正确。如何更好地推动这件事情呢?
Allison:我支持Mike Joyner的想法。我们应该公开声明,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疾病。就像当时的吸烟医学模式,医疗保险开始偿付戒烟的人,制药公司致力于研发戒烟新药。当我们把肥胖当作一种疾病,产生了更大的媒体影响,项目得到了很大的支持。如果我们宣布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和不锻炼不仅是未来患病的先导,而且它本身就是一种疾病,我们可能会开始认真考虑这件事的本质并认识到治疗该病对我们百利而无一害。那意味着我们会让更多的人变得积极并投入更多的资源。
医脉通编译自:Motivating Patients to Move.January 05, 2015 Medsca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