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早恋,如何是好?

早恋一个教师和家长都绕不过去的问题,也是社会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之间的这份朦胧幼稚的情感,就像俏生生挂在枝头的青苹果,看着青翠欲滴,食之却干酸苦涩。据调查显示,近两年,中学生早恋人数约占30%,而且还呈现年龄越来越小的趋势。面对早恋,个人、家长和学校应该如何是好?如何帮助学生顺利度过这段懵懂的青春期?让我们通过一些真实案例来探讨一些好的做法。

  真实案例1

  平潭的高中生张文(化名)和程琦(化名)是同班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近距离接触,两人逐渐有了好感,不久后他们开始交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两人随后偷偷瞒着在外打工的父母,选择在校外租房同居。没过多久他们早恋就“东窗事发”,双方父母都极力反对。张文和程琦一时都难以从感情中走出来。无奈之下,张文选择随父母外出打拼,而女生也选择休学。到了高三,张文重返学校,但还是没有完全摆脱感情困扰。原先成绩不错的他,最后勉强考到某二本院校。

  专家有话说

  城关中学专职心理教师 杨宇庭

  学生可适当拉大交往距离

  早恋现在呈现年龄越来越提前的趋势,不仅是中学生,甚至是小学五六年级都有。高中生认知、自控能力相对比初中生高一些,但总体上说中学生的自控能力都很差,就像案例中的张文和程琦有了好感,就选择同居。“异性相吸”虽然是自然规律,但对于情感,中学生要正确认清自己当前的首要目标:是交往还是学习?也应该认识到责任,两个人在一起是要相互促进、相互成长的,这对于成人都很难达到,更何况是中学生?最后造成了两个人学业的一度中断,令人唏嘘。

  中学生恋爱一开始有可能是相互促进的,但久了就容易衍生出很多问题,总体都是弊大于利的,对于自控力尚缺乏的学生而言,很难控制风险“学习下降、同居怀孕”都很难控制。

  单从我接触的学生情感案例来说,多数是“单相思”,要不要找对方表白?如果对异性产生好感,学生可以进行多方位思考,而不只关注对方的“好”。对方现在能带给你的是促进还是退步?长远看你能一直把感情转化为上进的动力吗?多思考,就不易只被情感蒙蔽双眼。

  心理学研究显示,现实距离会影响心理距离。正常来说,人的交往距离在0-40cm间,是恋人或亲人的亲密度;在60-120cm间,是普通朋友的交往距离。讨厌一个人会保持距离,长期距离太近就容易日久生情。所以,我也建议学生适当拉大与异性的交往距离,并不是说要疏离,而是正常交流前提下适当把实际距离拉大,言谈多以学习为主,话题不越线,把握好尺度和空间距离,就不容易产生好感。

  真实案例2

  平潭某初三男生林凡逸(化名)在班级担任班长,成绩不错。跟一成绩也不错的女同学早恋了,班级里传得沸沸扬扬,他也自认为可以处理好。但好景不长,家长强力干扰和制止,老师也没有引导好。林凡逸情感不平衡,不仅没了进取心,还产生逆反心理,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专家有话说

  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副主任 张述善

  家长应避免盲目打压

  根据统计,目前中学生近三分之一对早恋有过初步尝试,包括单恋以及恋爱,都不同程度给中学生造成困扰和影响。中学生对于早恋的认知和理解,认为早恋“值得炫耀”或“光荣”,此类观念整体上造成不良影响。与上世纪相比,如今孩子对异性缺少敬畏,多了任性;缺少责任感,多了轻率。

  中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比较迷糊,处于有待发展阶段。当今社会整体道德退化,也影响了孩子的道德感和羞耻心。此外,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社会、家庭、学校对中学生恋爱都存在教育缺位的问题,基本没有对孩子进行恋爱指引,很多都是空白状态。

  所以,首先早恋要预防性为主,学校、家庭和老师都要提前介入,对学生加强教育。如果早恋状况出现以后,在适中阶段要注意家校配合,给予孩子正确引导,避免盲目打压、强力制止,以免适得其反,阻断孩子身心发展,对其学业造成很大影响。对家长和老师如何引导孩子面对早恋问题,也要进行正规的培训。案例中的林凡逸,因为引导不当,家校盲目打压,产生了逆反心理,最后成绩一落千丈。

  真实案例3

  平潭某高中高三男学生周明成绩比较好,暗恋一女生很久,他感觉女生对他也有好感。要不要现在就表白?想挑明又很纠结,他现在觉得很煎熬和难受。老师引导分析了表白和不表白的结果,所幸周明比较理性,他决定,剩两个月先埋藏感情,好好努力高考。

  专家有话说

  城关中学高三班主任 施海闽

  将情感化为学习动力

  我在上学期半期考之前开过两次“花开应有时”主题班会课,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异性交往。让学生认识到有情感需求是正常的,青春期大家都有,所以并不可怕。

  给学生最好的思想教育是让他们碰撞思维,而不是强加灌输式的教育,那样可能让学生产生叛逆情绪。在班会课上,我会让学生去辩论,到底有无能力控制情感?现阶段值不值得去冒险?就像案例中的周明,经过老师引导分析,最终选择将情感转化成动力。

  而且强力干扰会使学生恋情从地上转向地下,更不可控。家长平时和孩子多沟通,多问孩子的需求,才是最好的引导。让孩子有机会讲出心声,而不是家长讲太多道理。

  我会以实例来引导学生,未熟的苹果摘下甜不甜?或许味道是苦涩的。能否再等等?到大学,保持联系还是有机会发展。而把这种情感化作学习动力,将来成功率才会提高很多。

  • 作者:平潭时报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