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支气管炎高发 如何预防支气管炎

春季气管炎高发 养生预防很重要属于防病栏目,主要讲述了春季天气极其不稳定,气温起伏大,变化突然,加上过敏原细菌感染等增多,春季自然成为慢性支气管炎的高发季节。春季慢支患者病情发作,常常咳嗽不断,此时除了及时治疗外,还应全面的做好生活预防调理工作。 慢性支气管炎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气喘等。 春季日常要特别注意防寒保暖,注意随时增减衣物,预防疾病发生。

在哪些条件下,容易患慢性支气管炎呢?

营养条件

营养条件差,蛋白质(肉、蛋、鱼、豆制品)摄入不足,使血液中的蛋白质(包括白蛋白,球蛋白)含量低,结果造成抵抗微生物的抗体形成少,对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低。也就是说免疫力会降低,容易得慢性支气管炎。

缺乏维生素,特别是缺乏维生素A及维生素D,使呼吸道抵抗力低,也容易患支气管炎。 所以,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发展中国家可能比发达国家高,这是由于穷国人民营养条件不如富国人民的缘故。

居住条件

住房拥挤,冬天取暖条件差,开窗通风少的居民,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可能较高。因为如果同一房间内的一个人患了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这个人在咳嗽时,致病的微生物可能通过飞沫污染空气,传染给周围的人。这是居室拥挤、开窗通气较少的居民易患慢性支气管炎的原因。

年龄

随着年龄增长,与致病因子(如吸烟、微生物感染和空气污染物)的接触时间也越长;年龄越大,肺功能越日益减退,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等呼吸道的防御功能也逐渐减弱,全身对微生物的免疫力也日渐降低。譬如说,年轻时偶尔感冒,即使不去治疗,只要多休息,多饮水,几天后也就自然痊愈了。而老年人患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时,若不及时应用抗生素,几天后,咳出的痰就可能由白色变成黄色,这表示感染已延及下呼吸道,发生了急性支气管炎,甚至是肺炎了。

全国慢支普查中也证明,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支的患病率也逐渐增高。14岁及以上人群的慢支平均患病率是4%;而50岁以上人群就升高到13%了。

气象条件

气温越低,慢支的患病率也越高。每年10月后到次年3月气温最低,患急性支气管炎或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可能也越大。北方的天气比南方寒冷,所以北方地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比南方地区要高。

日夜温度差别越大,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也越高,譬如在山区,日夜温差大,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也比平原地区高。取暖条件差或无取暖条件的地区(如四川省一些地区),虽然冬天气候不如北方冷,但室内温度有时比室外还低,居民容易患支气管炎。因此,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可以相对地较高。


为防止慢性支气管炎的反复发作,可以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预防保健和调养:

衣——春捂秋凉:春季是一年中冷暖空气交会最多的时节,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所以要顺应气候来保暖防寒,“春捂秋凉”则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老年人,尤其是有慢性支气管炎的老人,经过了一个严寒难熬的冬天,都迫不及待的脱下厚厚的冬衣,殊不知,由于春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加上人们已穿了一季的冬衣,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就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所以老年人春天更应注意防寒保暖,留意天气预报,早晚加衣,减少洗浴的次数及时间,以减少着凉的机会。

食——宜少酸多甘:初春阳气初发,要做到合理调摄饮食,注意饮食保健。中医认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应多吃一些性味甘平,可助春阳。辛甘食物如葱,生姜,枣,花生,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有利于发寒散邪,扶助阳气。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平日则可选用核桃、杏仁、白果、蛤蚧等温肾补肺纳气之品。另一方面春天湿度大,南方有“梅雨”及“回南”的说法,食物容易霉变,所以,应防止进食变质及不新鲜的食物,以免引起疾病。

住——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中医理论认为,春天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风”,风从口鼻入,首先犯肺。春天病毒、细菌等繁殖迅速,容易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肺部及消化道的疾病,出现感冒及腹泻的症状,进一步加重肺部的负担。所以,春天到来的时候,老年人应该尽量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不流通或空气污染的地方,以防止受到感染。

行——注意情志及运动调养:五行学说中,肝属木,与春相应,主升发,喜畅达疏泄而恶抑郁。肝气不疏,则多致气火上逆,可出现咳逆上气、甚则咯血等病证,称之为“肝火犯肺”。肝气的疏导在于运动的疏泻及情志的调理。古人提倡春日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行”。其中的“缓行”即是小运动量的锻炼,并保持乐观开朗的情绪,以使肝木坚实,肝气顺达,从而起到养生防病、延年益寿的作用。

此外,要提醒的是,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一般易于冬春之季发作,冬伤于寒,春伤于风。只要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在衣、食、住、行四方面做好,相信也能做到“病安从来”。

  • 作者:中国食品科技网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