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专家 嘉兴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 丁红生
下周三(5月6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的立夏。春夏之交,禾城的空气中已经明显有了热度,太阳晒地不少人总觉得昏昏欲睡、打不起精神。嘉兴市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主任中医师丁红生告诉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不少人都被“春困症候群”所困扰,总有一种无精打采的慵懒感觉。随着夏季即将到来,人体阳气上升,许多人容易肝阳上亢,需要“顺其自然”,注意养生调节,健健康康迎来盛夏。
春困只是生理调节的反应
人为什么会感到春困呢?丁红生说,春夏之交的时候,随着气温逐渐回升,人体皮肤和肌肉微细血管处于弛缓舒张的状态,血流减缓,体表血液供应量增加。此消彼长,内脏、大脑的血流量相对而言便减少。血流量的减少,意味着供氧的降低,于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刺激信息减弱,出现抑制的状况,人们在这个阶段就容易犯困,常常感到精神不振。所以,春困不是病,只是人体对季节变化的一种生理调节过程,跟植物神经没有完全适应气候的变化、血管舒缩功能不灵敏等有关。
根据中医的观点理论,春天属阳,主生发,意味着万物萌发、欣欣向荣,人体内的阴阳之气也是如此。阳气“藏”了一个冬天,到了春天,人体的气血会由内向外散发。这个时候,是属于阳气上升的阶段,但容易引发肝阳上亢、风邪等状况。春夏之交,中风较为多发,正是这个原因。在此期间,禾城雨水较少,天气比较干燥,也带来花粉、粉尘等过敏性疾病和呼吸道疾病高发。可以说,换季的时候,是最让人为健康感到担忧的一个阶段。
丁红生说,春季阳气上升较快,人们应该顺应这一变化,“顺其自然”。所谓顺其自然,乃是“顺其基因的自然、顺其地域的自然、顺其季节的自然、顺其体质的自然”。这个时候,在适当“春捂”同时,上衣可以少穿一些,依据天气变化增减衣物,以不出汗为宜。他提醒说,最近一段时间,还是应该注意下身的保暖,特别是那些爱美的年轻女性,不可过早地穿短裙、短裤。此外,辛辣的东西应当少吃。
最近不宜剧烈运动
按照中医理论,肝脏藏血,主疏泄,开窍于目,春季是肝所主的季节。这个时候,是肝脏生发的季节,应该注意养肝、平肝。如果忽视养肝,容易造成肝火过旺、心肝火旺,继而诱发春末常见的鼻腔或牙龈出血、牙痛、头痛眩晕、目赤眼疾等疾患,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上火”。
所以,应当遵循“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春日着重养肝息风、养阳防风、养肝清火。这个时候,不宜过补肝阳,而是应该养阴柔肝。鸭血甘微咸,性偏凉,入脾胃,具有“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的功效,是补养肝阴、滋阴养血的佳品。“肝为刚脏,喜条达而恶抑郁,在志为怒。”所以,春季也讲究疏肝理气,以防肝郁气滞、肝火上炎、脾虚肝乘。
不少食物都是有益于疏肝理气、清肝泻热的。比如百合、芹菜、胡萝卜、生菜、柚子、甜橙、苹果等。此外,容易上火的人,不建议吃橘子。
专家指出,春夏之交之际,太阳出来比较早,人应该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早起晒晒太阳,以提升人体内的阳气。所以,最好做到早睡早起,不要熬夜。此外,如果有条件,最好在中午能够小憩片刻。午睡时间,以半个小时为宜,如果时间过长,进入深度睡眠,不仅不会起到恢复精神的作用,反而会让人感到更累。
运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养生选择。不过,春夏之际,运动时应遵循“懒散形骸,勿大汗,以养脏气”的原则,不宜做剧烈运动,可以选择踏青、慢跑等方式,避免过多出汗。因为汗为津液所化,只有春季注意阳气的有序升发与津液固护,才能保持夏季的气血充盛。运动时间的选择上,最好是早晨太阳刚刚升起时或晚上七八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