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 琳
大学生创业如何选择项目?老师应在大学生创业中扮演什么角色?为什么学生创业难、创业的成本更高?
6月7日,“2015年广西大学生创业就业研讨会”在南宁举行,多所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就“如何引导大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等话题畅所欲言。
不唱“独角戏”
大学生创业,与老师和学校关系紧密。
多年来,大学里设置的大学生就业处,主要工作内容更侧重于就业指导和就业统计工作,对学生的创业指导,知之不多,为之甚少。
当天与会的多位高校老师都表达出无所适从的心态。有着11年学生工作经验的广西师范学院就业处闫位荣老师谈了他的体会,师范类学校学生创业意识淡薄,与高职院校相差甚远。多年在他手上送出的近3000名毕业生中,没有一个人走上自主创业之路。“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学生创业?”在二级学院工作时,闫老师曾接触到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创业项目方案做得不错,却没法‘落地’,这反映学生对创业的渴望,却没有专业的指导。我们就业指导老师是有责任的,需要反思。”
“我们在指导学生创业过程中发现,学生们选择的创业项目雷同,项目主要集中在IT、快递等几类,与本学校水利、电力类专业相关性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创业项目的含金量,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主任黄宝丽如是说。
作为直接管理学生创业的老师,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邓中伟老师称:“学生在项目创建上呈被动状态,主动创新的意识不高,表现形式为跟风。这种短期目标,容易出现校内创业‘独幕剧’,走出校门没法生存。”他表示,学生自主创业有新意、持久,是提高创业成功率的关键,是学校、老师和学生三者共同的课题。
引领和陪伴
雷军在概括小米手机成功时说过一句话:“站在风口上,猪也会飞起来。”意指大势所趋。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老师谭小燕非常认同这个观点。她风趣地说:“我们也在找大风口。结合李克强总理提出的‘互联网+’概念,我们喊出‘互联网+创业’,而风口的那只猪就是我们学生自主创业的几家已盈利的公司。”
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商贸类高职学校,学生创业指导工作走得早、做得好,是高职院校的标杆。有着4年创业指导工作经验的谭小燕说,感觉自己也在创业的路上。创业容易、赚钱太难,要做好创业指导更不容易,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和思考。
看到学生们成长、赚钱,老师欣慰无比。该校创业园有3个“互联网+创业”项目,其中一家已做了两年的跨境电商,专业生产欧美运动服,在阿里巴巴国际站和巴基斯坦平台上销售,发展不错。一个学生,几年前揣着2万元,开始创业,他专门针对学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开办会计培训和服务,几年下来,从一个稚嫩的学生变成了年赚百万的老板。一位名叫胡思聪的学生,专门卖电子产品,被称为“西乡塘IT一哥”……在谭小燕手里,创业成才的学生例子,不胜枚举。
来自广西医科大学的陈晖工程师也分享了他与学生们共同开创的“集装箱创客”。3年前,陈晖自筹100万元启动资金,在学校里做了6个集装箱,箱体就是大学生创客们的创意空间。在那里,陈晖和小伙伴们演示、分享、沟通各自的思维火花,通过创智,走上创业道路。
广西医科大学的创客众筹模式进行得很顺利,5个小伙伴花了2个月时间,众筹注册了一家公司。5个股东学生即是老板也是员工,他们的做法是利用大数据和云存储功能的智能手机跑南宁的商圈,向商家推介“移动互联网+O2O+手机+摇一摇”移动电商销售平台。这个高智能的创业点子,不仅方便了商家,也让大学生们挣到自己的学费。
在陈晖看来,大学生创业,除了好创意和激情外,关键要有领袖人物的引领和陪伴,让他们觉得创业路上不孤独。
作者:姚 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