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学谈恋爱?

我是大锅,那你是不是我的锅盖?
  在开始一段关系前,我们经常会问自己,我们怎样才能了解对方,对方又究竟是不是自己命中注定的那个ta。
  可惜,这个问题注定是无解的。在一段关系开始之前或者开始初期,我们对彼此的认识往往是模糊的,掌握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这种时候要让自己坚定地认定对方就是自己想要的那个人,那么恐怕只能看脸了。
  要问对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恐怕我们还要回过头来问问自己需要什么。其实从小,我们对自己就开始有基本的认识,随着岁月的推移,我们的生命中开始有了家人、朋友、情人和子女等等。跟不同的人在一起,我们会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展现不同的自我。
  刚开始追一个人或者开始一段关系,我们被赋予了一个新的角色,会开始揣摩双方的关系进行到哪一个阶段的时候应该深入到哪一种程度。有时候,与其说自己是在质疑对方是不是the right one,不如说其实自己并没有适应这个新的自我。这种情况下,硬逼着自己给这段关系的未来下一个判断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
  静下心来,听听自己的需求,想想这种不舒服、尴尬和不知所措究竟是由什么引起的。女孩子在刚开始一段感情的时候常常会质疑对方究竟喜欢自己什么?这个问题想想都有些搞笑,自己不应该是最了解自己的优点吗?其实并不是这样,在一段关系中,我们往往需要通过对方的反馈更了解自己更真实的感受,明确自己的需求,这样才能确定对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恋爱初期这种双方忐忑不安的心情归结为对新的自己的不适应,而建立感情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整合的过程,这时候千万不要急着将这种尴尬归结到对方身上。
  我是个大锅,那我要怎样才能追到我的锅盖呢?
  男生恐怕都想知道,自己怎样才能成功地追到自己心仪的女生?女生又会怎样看待自己的追求呢?
  一段理想的关系往往需要经历从好感到喜欢到爱慕,最终到挚爱的程度。但是感情需要双方的经营,这也就很有可能出现两者对这段关系的投入程度并不同步的情况。当一个男生预谋已久在追求一个女生时,可能这个女生还什么都不知道。这时候会发生什么事呢?
  在一段感情中投入更多的人总是更愿意去接近对方,但是这时候被追一方未必能够接受。并不是说被追一方不愿意开始这段感情,有可能是并没有适应这种距离快速缩短的节奏。
  梁鸿儒老师在现场就进行了一个实验,他请一对女性朋友上台,其中一个女生站在正中间,另一个女生向她靠近,直到她感觉到不舒服就喊停。结果这果然是一对好姬友,到最后抱在一起零距离接触也没有任何不适。但同样的事情发生在梁叔跟这位女生身上时,距离一米开外女生就开始喊停(这果然是看脸的世界啊)。
  其实我们能够接受的接触距离是基于感情基础的。所以在追求对方的时候,如果强求对方在这段关系的投入程度跟自己相同,有一些过分亲密的举动,恐怕只会遭到委婉的拒绝,甚至引起对方的反感。关系是双方面建立起来的,需要两个人慢慢探索双方的接触要深入到什么程度是最舒服的。
  我是大锅,我心仪的锅盖总看不到我怎么办?
  我们对关系的理解应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我”,自己对这段关系的定位和需求;一部分是“你”,对方对这段关系的定位和需求;另一部分是“我们”,是双方对这段关系的定位与磨合。
  在一段关系里面如果只是过分关注自己,看不到对方和关系的需求,自编自导自演,一旦对方不符合自己的理想角色就换人,恐怕到头来只是一场空。有时候总是想着怎么追到自己的女神,不如换个想法找找有哪些女神有可能喜欢自己。
  过分关注自己的另一个极端就是过分关注对方。Casper跟小伙伴们分享了她一个朋友的故事。这个朋友是很没有安全感的姑娘,心目中总有许多自己理想男友的条条框框,总希望着自己在每一个细节都能看到对方的诚意。这些设定让这位姑娘总是吸引到一些渣男。可是一旦开始一段关系,她又不希望失去对方,让自己受到二次伤害,所以一直采取隐忍的态度。这种过分关注对方,以一种讨好的姿态维系一段感情试问怎么可能长久?
  我是大锅,我的锅盖不爱我了怎么办?
  看过了那么多段婚姻与爱情,却总是没办法不在爱情中患得患失。
  如果一个人将自己的个人价值维系在有没有人喜欢自己这个标准上,那么一旦对方表现不如自己所想,就会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质疑,这种极度的不安全感对关系的维系自然没有好处。
  人是怎么判断自己是有价值的呢?指标有很多,比如说爱情、事业、朋友和爱好等等。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些指标上能够维持平衡,那就不至于对“有没有人爱”这件事情过于执着和敏感。更少去考虑自己是否对对方有价值,这段关系也会更有安全感。
  我是大锅,我怎么才能跟我的锅盖长久不分离?
  其实在处理关系中人们有五种固定的姿势。根据萨提亚的根据萨提亚的模式,人有五种沟通姿态: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打岔型和表里一致型。
  讨好型的人忽略自己,内在价值感比较低。言语中经常流露出“这都是我的错”,“我想要让你高兴”之类的话。行为上则过度和善,习惯于道歉和乞怜。
  指责型的人则常常忽略他人,习惯于攻击和批判,将责任推给别人。“都是你的错”,“你到底怎么搞的”是他们的口头语。究其内在经历,指责型的人通常孤单失败,但他们宁愿与别人隔绝,保持权威。
  超理智型的人极端客观,只关心事情合不合规定,是否正确,总是逃避与个人或情绪相关的话题。表面上很优越,举动合理化,而实际上,他们内心很敏感,有一种空虚和疏离感。
  打岔型的人永远抓不着重点,习惯于插嘴和干扰,不直接回答问题或根本文不对题。他们内心焦虑、哀伤,精神状态混乱,没有归属感,不被人关照,还常被人误解。
  一致型是萨提亚所倡导的目标。这种模式建立在高自我价值的基础之上,达到自我、他人和情境三者的和谐互动。他们愿意接纳压力和困难,承认矛盾,负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不管是讨好型、指责型、超理智型还是打岔型,其实都是对问题的回避。这种回避并没有办法解决问题,反而是对情感需求的忽视。有时候,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能不能解决,而是出现问题我们愿不愿意以聆听的姿态了解对方的需求,这样才能让对方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
  恋爱开始的姿势千奇百怪,但在发展一段关系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却总是惊人的相似。用尊重的态度面对这段关系,面对这段关系中的双方,就算你只是普通的大锅,你也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锅盖。

  • 作者:长沙宏力水泵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