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度过创业公司的第一道坎--从30人快速扩张到100人
某公司是2012年年底成立的,主要是做移动互联网业务。创业以来一直都保持着20-30人的规模,增长比较快。但面对着移动互联网大环境的飘红,创始人们不甘心抱守着目前的规模,做大的欲望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他。
2013年5月,他拿到了某风险投资的200万美金投资,公司有了更为充足的发展动力,按照他的规划开始全面扩张。在一个季度的时间内公司达到180人的规模,那个时候每天都在进人,每天都在添置设备,业务线不断地在增加,会议室永远都是满的,真真是一派火红的景象。
这个时候创始人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发现自己的公司出大问题了!
烦恼
首先,效率降低了。随着人员增加到了180人,但现在的效率却比30人的时候还要低,以前1个人就能解决的事,现在一组人也做不好。工作内容及工作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有些人不知该干什么,有些事没人管,有些事不知道如何管,有些事被推来推去,所有人都看到了这种情况并热衷于评论它,但却没有人去解决。
其次,业绩也减少了。在30个人的时候,公司发展很快,但现在人员增加了6倍,反而发展慢了。
第三、公司的凝聚力下降了。来了150个新员工,可是一起打天下的老员工却纷纷提出离职的要求。原因是当初创业时期,所有人工资都不高,但现在为了尽快找到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高薪挖了一批空降兵来,这一下子与老员工的薪金标准拉开了非常大的档次,让老员工忿忿不平。而且随着大量新员工的涌入,创始人不可能再像过去那样言传身教,新提拔的中层管理人员又不会主动地去传递公司的价值观,这导致新员工的价值观与企业原有的价值观产生冲突,企业好的优良传统被严重稀释和忽略。
第四、中层管理团队集体缺位。创始人非常清醒地认识到,一个公司虽然有100多人,但实际上真正发挥重要作用的就是那20几个人的中层团队。但由于公司之前的规模以及他的一些主观原因,过去一直没有培养中层干部,在公司扩张中突击提拔的中层干部缺乏必要的管理训练和学习,由此,公司不仅少了一个好员工还令一个部门的效率受到负面影响。从外面引进的“空降部队”由于对公司目前的业务和实际缺乏理解,也一时半会儿进入不了状态,却不断提各种各样在他看来是无理的要求。
第五、疑难杂症的习惯。对于一些工作,他客观上想授权放手,但主观上却不想或者不敢放手,总是担心下面的人没有他这样的用心,干不好或者干不快。他的中层管理团队希望得到更多的,他还没有从工兵进化到司令。创始人本人还保持着过去的胡子眉毛一把抓,亲历亲为处理权力和尊重,但因为上述原因以及公司没有理顺组织结构,所以他们的这种愿望总是落空。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中层干部也就缺少了一些被培养的机会。
这一切的出现,导致投资商不满意,股东之间不满意,员工不满意,客户服务也不到位。眼看着公司经营状况一天天下滑却无计可施。 创始人开始怀念最初没有扩张的时候了。
怎么建立有效率的中层
对于这家公司的状况,就是面临一个很严重的创业公司的坎,“这是一个从创业初期进入发展期的企业遭遇困境的典型案例。一个企业从最初的阶段性创业成功准备扩大规模进入发展期的时候,特别是从30人这样一个2层组织结构扩大到100人以上的3层甚至更多层级组织结构时,整个情况将变得更为复杂,各式各样的管理问题层出不穷。当然这里面最大的核心问题是能不能打造一个有效率、能战斗的中层管理体系,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以后才能扩张。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妥善解决,企业不仅会出现隆迹目前的效率变缓、利润变亏损、凝聚力低、中层缺位、创始人角色转换不当等问题,甚至有可能死亡。”
公司还是30人规模的时候,公司并没有中层,就CEO具体管理。当然这个时候更多的是项目经理的角色,各挑一摊事然后把事做起来。等到了2004年底公司达到100人规模的时候,他的工作重点已经不是具体的搞某个大单子,而是转向怎么去带人、去培养中层干部。只有中层管理体系健全,公司才会越做越大,这实际上对企业负责人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有专家认为,“高速成长型公司的一大特征就是企业内部人员的发展速度快。今天10个人,明天可能就200人了。这中间出现问题最多的就是30人到100人这个关键的坎。要顺利越过这个坎儿在于中层管理体系的出现。如果整个的中层决策体系没有做好,企业就会面对高速增长然后失控的局面。”
如何寻找和发掘中层管理团队,对于从创业初期进入快速成长期的企业来讲,存在着一些困境。一方面,这类公司在各个方面都属于资源匮乏,很需要高素质的人才来整合和创造,但同时正因为这些资源的匮乏,使得企业无法在招聘优秀人才上取得大的突破。
另一方面,从内部发掘提拔中层干部往往需要等待被提拔者的成长,但是也不可能永远等待下去。新的中层干部之前可能是一个技术高手或者销售高手,现在则是带一个部门的经理。对于他们来说,这是职场生涯的第一个台阶,而且这个台阶是最难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