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又称:踏秋节、登高节、老年节等。

  《吕氏春秋》记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在秦朝就有九月农作物丰收后祭飨天帝、祭祖等活动。这大概就是重阳节的源头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个名称始见于魏国曹丕的《九日与钟繇书》:“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一般要出游赏景,登高远眺。秋高气爽,登高远望,心神康健。西汉《长安志》中就记载有京城九月九日,人们游玩观景的盛况。古人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九月九日早晨,父母以糕搭在子女额头,口中祝愿子女百事俱高。重阳糕多用米粉、果料等做原料,制法因地而异,主要有烙、蒸两种,糕上插五色彩旗,夹馅并印双羊,取“重阳”的意思。

  魏晋时期,重阳节已经流行赏菊饮酒的习俗,魏国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晋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记载了河南南阳山中的人家,饮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寿。梁简文帝《采菊篇》中“相呼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讲的就是采菊酿酒的事。晋朝文学家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阳节必饮,能祛灾祈福的“吉祥酒”。一直到明清时期,菊花酒仍然盛行。重阳节佩茱萸在古代也很风行,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茱萸香气浓郁,可入药,可制酒,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还能消积食,治寒热。古人认为重阳节这天佩带茱萸可以祛病消灾,辟邪求吉。

  • 作者:金山网
  • 来源网址:http://
  •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资料仅供参考,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由发布者负责,Viv-Media联合大众网对该资料或使用该资料所导致的结果概不承担任何责任。
  • 关于我们|提交网址|提交资讯|提交问答|友情链接|网站地图|广告赞助|帮助中心|举报中心|联系我们|国际站
  • Viv-Media联合大众网法律声明|服务条款|隐私声明|免责声明
  • Copyright 2010-2020 ©viv-media.com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11000884号-1  版权所有 Viv-Media联合大众网  合作伙伴:魅力文学网